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息影轩

芸窗近日无人到,坐看玄云吐翠微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仿圈  

2015-06-03 20:15:46|  分类: 雁过留痕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   
仿圈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       朋友爱好收藏,知道我也爱玩好玩不贵的“手把件”,今儿特送我一个在旧货市场上淘换到的仿圈。
        仿圈,昔者用于摹写书法时压住字帖上面的纸,以防移错。在仿圈内摹写法帖,以达到掌握间架结构的目的,故而仿圈兼有镇纸的作用。仿圈现已很少见到,也算古董一行。多为铜制,因主要是小孩学习用具,一般并不奢华,间或有简单镌刻诗文、警句和花纹者,价格自然翻番。不过也看谁写,落个“姚茫父”,你就得多掏二两银子,落我的款,估计只能按废铜论斤称了。
        齐如山《中国的科名》载:从前北方有一出戏,名曰《觅馆》,通称教学,演一秀才无馆受饿往各处觅馆等情节,秀才用一丑角,上场诗中有“有人成了馆,便是救命仙”等句,白云:“总未找到馆地,今日天气还好,我不免在大街之上,用镇纸敲动仿圈,或者有人来请,也未可知。”于是敲仿圈起唱,唱词曰:
买卖人吃的是香油白面,小炉匠在一旁锯碗锯盘,
惟有我读书人无事可干,一年年受饥饿好不惨然,
陈仲子三咽李螬食过半,孔夫子在陈国绝粮七天,
君子人固其穷小人斯滥,莫不是天丧予就在眼前。
        原书编者注曰:1,战国齐人陈仲子以兄食禄万钟为不义,至楚:楚王欲以为相,不就;与妻逃去,为人灌园。一日饿至耳无闻,目无见,便去吃被蛴螬咬掉大半的李子,“三咽”而下,竟耳有闻,目有见。2,孔子去卫国路上被陈蔡大夫围困,断了炊粮,随从人员饿倒不起。子路生气地向老师发牢骚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子曰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是说小人穷则放滥为非,而君子固守其穷,操守其德。见《论语-卫灵公》。
        故宫出版社副编审朱传荣先生撰写的《善承嘉锡 毋坠世守》一文,有一段关于仿圈的记述:
        “五岁,生日那一天,去给奶奶磕头,起来的时候,奶奶给我一支毛笔,一个铜仿圈,都用红纸条缠着,说,你又大一岁了,该写字了。正是秋天,太阳从北窗照进来,窗前奶奶的书桌,桌上有铜墨盒,笔筒,毛边纸钉的大本。母亲在身后轻声说,两只手拿着,谢谢奶奶。
       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写毛笔字。
        哥姐们小时都写过仿,现在能够查到的解释都叫“写影格”或“写仿格”,但我心里的印象就是写仿这两个字,特意问了一个长我十岁的姐姐,也肯定地说,就叫写仿。所谓写仿就是由长于书法的人写出端正的楷体大字,学写字的人把纸蒙在上面照着写。写字的纸不容易贴合,不贴合就看不清楚笔画,所以凡是写仿的时候,会用到一种文具——仿圈。仿圈通常是铜的,长方的,圆的都有,边框大约一厘米宽,厚度较镇纸稍薄,在纸上放好,括起来的空间正好是一行字的宽,哥哥姐姐们写的仿通常是三舅爷给写的,而到我开始写字的时候,是三舅爷顾不上了,还是家里对于教育中的这个环节已经打算放弃?总之,我就是描红模子,没写仿,但也用仿圈。白铜的,上面细细刻着花枝和鸟,墨笔染脏了,洗洗,还是很亮...”
        仿圈约兴起于清,前期多光素,清末民初始有铸刻文字、刻绘图画的。其中以铸字铜仿圈为珍,刻绘字画精美者为贵,亦属古代文房佳品,具有极好的把玩、观赏、收藏价值。
仿圈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仿圈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仿圈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仿圈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仿圈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7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