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息影轩

芸窗近日无人到,坐看玄云吐翠微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  

2017-04-13 09:26:02|  分类: ★晋代书法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天干地支表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博客日志版式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博客日志版式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原石-拓本对照
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【简介】

      《洛神赋十三行》(简称《十三行》)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。《洛神赋》乃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,王献之喜书此赋,但仅留传从“嬉”字至“飞”字共13行,计250余字。据说,其墨迹在宋代有两本,即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。其中唐硬黄纸本有唐代书家柳公权的题跋,至元赵孟頫则认为是唐摹本,亦有人认为是柳公权摹本。此本初为北宋周越所得,误以为原迹摹刻,流传于世,后有南宋越州石氏掺入右军笔意的翻刻本。《宣和书谱》载,麻笺本北宋时入内府,后二墨本均佚失而不知下落,仅存刻本传世,但因辗转翻刻较滥,已不足观矣。南宋时,权相贾似道先觅得麻笺本9行,后又得4行,合为13行,刻于苍色石上,美其名曰“碧玉”,故该本被称为“碧玉版本”,又称《玉版十三行》。

      原文极易得到,帖文与通行本略有不同,本帖主要是书法赏析,因此不贴原文,免得纠结在文字上。

晋 王献之 玉版洛神赋十三行 原石
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 
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 

 晋 王献之 玉版洛神赋十三行 原石-拓本对照】
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经剪裁编辑适宜打印的洛神赋放大照片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【 洛神赋十三行(碧玉版)】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 【释文】嬉。左倚采旄,右荫桂旗。攘皓腕于神浒兮,采湍濑之玄芝。余情悦其淑美兮,心振荡而不怡。无良媒以接欢兮,托微波而通辞。愿诚素之先达兮,解玉佩以要之。嗟佳人之信修,羌习礼而明诗。抗琼珶以和予兮,指潜渊而为期。执眷眷之款实兮,惧斯灵之我欺。感交甫之弃言兮,怅犹豫而狐疑。收和颜而静志兮,申礼防以自持。于是洛灵感焉,徙倚彷徨,神光离
合,乍阴乍阳。竦轻躯以鹤立,若将飞而未翔。践椒涂之郁烈,步蘅薄而流芳。超长吟以永慕兮,声哀厉而弥长。尔乃众灵杂遢,命俦啸侣,或戏清流,或翔神渚,或采明珠,或拾翠羽。从南湘之二妃,携汉滨之游女。叹匏瓜之无匹兮,咏牵牛之独处。扬轻袿之猗靡兮,翳修袖以延伫。休迅飞凫。
        “碧玉版”用笔挺拔有力,风格秀美,结体宽敞舒展。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,但并不轻浮软弱,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,遒劲有力,神采飞扬。字体匀称HeXie,字的大小不同,字距、行距变化自然。王献之的楷书与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:羲之的字含蓄,运用“内擫”笔法;而献之的字神采比较外露,较多地运用“外拓”笔法。他们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宋董逌《广川书跋》说:“子敬《洛神赋》,字法端劲,是书家所难。偏旁自见,不相映带;分有主客,趣向严整。与王羲之《黄庭经》、《乐毅论》相比,一反遒紧缜之态,神化为劲直疏秀。” 

 【宋刻旧拓剪裱本】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【宋刻旧拓剪裱本翻墨版】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【无锡博物馆藏拓本】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【分 页 欣 赏】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【经剪裁编辑适合打印的篇幅·其一】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【经剪裁编辑适合打印的篇幅·其二】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附: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临习要点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一、王献之和《十三行》
        王献之(344—386),字子敬,小字官奴。历宫建武将军、吴兴太守,征拜中书令,然英年早逝,死后追赠侍中,特进光禄大夫、太宰。后其位由族弟王珉继任,故又称王献之为“大令”,王珉为“小令”。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,年少即负盛名。七子中,凝之、徽之、操之等均有书名,而以献之为最。献之聪颖好学、天资高迈、才华出众。唐张怀瓘说:“(王献之书)若风行雨散,流便于草,开张于行,章法体势之中,最为风流者也。”相传,献之年少学书,一日,其父羲之从后抽其笔管以试其力,结果没有抽掉他的笔,羲之于是感叹说,此子以后必成大器。的确如此,王献之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,终于在书法史中被后人称为“小王”,与其父并称为“二王”。历史上父子均有书名的如欧阳询与欧阳通、米芾与米友仁等,但成就与影响远不如羲、献父子。王献之“幼学其父,次习于张,后改变制度,别创其法”(张怀瓘《书断》),进一步冲出了父辈的朴厚,逐渐迈向自然、超逸、妍美的境地,小楷《洛神赋十三行》(左图为局部)便是其代表作。   
        《洛神赋十三行》(简称《十三行》)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。《洛神赋》乃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,王献之喜书此赋,但仅留传从“嬉”字至“飞”字共13行,计250余字。据说,其墨迹在宋代有两本,即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。其中唐硬黄纸本有唐代书家柳公权的题跋,至元赵孟頫则认为是唐摹本,亦有人认为是柳公权摹本。此本初为北宋周越所得,误以为原迹摹刻,流传于世,后有南宋越州石氏掺入右军笔意的翻刻本。《宣和书谱》载,麻笺本北宋时入内府,后二墨本均佚失而不知下落,仅存刻本传世,但因辗转翻刻较滥,已不足观矣。南宋时,权相贾似道先觅得麻笺本9行,后又得4行,合为13行,刻于苍色石上,美其名曰“碧玉”,故该本被称为“碧玉版本”,又称《玉版十三行》。
        《玉版十三行》石高29厘米,宽26厘米,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贾似道丰闲堂旧址的杭州西湖葛岭,曾归陆梦鹤、翁蒿年,清康熙年间入内府。入内府前首行“晋”字未损。清末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,此石即流人民间,所幸未毁,今藏首都博物馆。原石书法挺直劲朗,今以文物出版社刊行的历代碑帖法书选《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》单行本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的《书法自学从帖》中的“玉版十三行”为佳,据称底本为明出上的“碧玉版”初拓本。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历代对《洛神赋十三行》艺术价值的评价均高。如刘熙载的《艺概,书概》云:“正以明大令之风,不惟以妍妙胜也。”张廷济《清仪阁题跋》曰:“风神骀荡,气骨雄骏,固以无美不臻。”杨宾也说:“字之秀劲圆润,行世小楷无出其右。”刘或则说:“献之变右军法为今体,宇画秀美,妙绝时伦。”由此可见《洛神赋十三行》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。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从楷书的发展历史来看,《洛神赋十三行》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。可以说,它既是晋楷的终结,又开唐楷的先河。如果把钟繇的《宣示表》、《荐季直表》,王羲之的《黄庭经》、《乐毅论》和王献之的《洛神赋十三行》作一比较的话,可见短短200年,书法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奇。《洛神赋十三行》创新意识也是显而易见的,它没有钟繇的古拙和质朴。羲之虽继承了钟繇的古意又参以晋人的潇洒流美,但仍不如献之的秀逸妍媚。同时它在笔法上的外拓,丰富了原有的内厣之法,为唐时的颜真卿、柳公权等开辟了道路。王献之“劝父改体”,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,我们不能依从一些维护封建道德礼教的人而责之。

二、《洛神赋十三行》的美学特征          
1、用笔。《洛神赋十三行》最突出的用笔特征是外拓,在挥运之中敛放自如,敛中有放,使点画更力晚得凝神静气,劲美健朗,奕奕动人。康有为说:“提笔中含,顿笔外拓,中含者浑劲,外拓者雄强。”《洛神赋十三行》做到了这一点。它离开了钟、王楷书那种凝眉锁目、厚重朴茂的情态,而给人以清爽健利、优雅秀逸的美感。从线条的角度来看,《洛神赋十三行》比之钟、王亦显妍丽流美,其均匀纤细的点画里蕴涵着极强的质感,雅逸秀丽、不臃不滑,后入评其“精丽绝伦”,实为不过。
在临习时,具体到不同的点画上,我们必须充分体会其生动自然、轻松优雅、爽利劲健的美学特征。 

          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
(1)横。此帖中的横画,最有特点的是长横。其势赂向右土倾斜,似欹反正,并带有一定的上弧度;在用笔上顺锋轻顿入纸,行笔着力均匀,收笔自然轻顿。如上图“晋”、“甫”、“书”、“翠”四字。        
(2)竖。此帖中的竖,以长竖最为典型,起笔向右下轻顿后向下力行,收笔或垂露或悬针,垂露者浑圆而自如,悬针者直爽而轻松。如上图“神”、“轻”、“椒”、“珮”四字。         
(3)撇、捺。撇、捺在此帖中舒展飘逸、优雅大度、遒美而秀丽。古人云,撇、撩是字之羽翼,此帖可作见证。如上图“余”、“吟”、“长”、“左”四字。
(4)点。点在此帖中最活泼灵动,有很强的行书笔意(当然不是指所有的点),映带自如,神采焕然。如上图“合”、“感”、“汉”、“无”四字。
(5)戈钩。此帖中的戈钩峻利而且挺拔,笔力雄健,观之,劲爽之气扑面而来。如下图中“诚”、“或”、“我”、“飞”四字。
(6)折。此帖中的折圆通而自然,婉转而遒媚,无生硬之感,极富情致,外拓用笔明显。如下图中“湍”、“静”、“南”、“扬”四字。          
2.结体。《洛神赋十三行》的结字主要有两大特点。—是宽绰舒展、典雅大方。苏轼说:“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,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。”善作小楷的文徵明也说:“小字贵开阔,字内间架宜明整。”纵观此帖,无有不符者。余曾把其字放大数倍,见其宽绰明整,有寻丈之势,开阔而宏达,舒展而清健,颇有震撼力。同时,《洛神赋十三行》摆脱了钟繇的古拙隶势,吸收了羲之变横为纵的结字法,又增加自身舒展清健的特点,无不给人以典雅大方之感。二是灵动多变、随形布势、大小错落。《洛神赋十三行》中的有些字,借鉴行草笔意,化繁为简,使结体灵动多姿,如下图中“晋”、“书”、“感”、“汉”四字。再者,其结体随意自然,繁则大、简则小,长短、俯仰、曲直、欹正、揖让、伸缩、向背等关系做到了大小长短适当、疏密得体、避实就虚、揖让向背分明、曲直俯仰自如,给整篇的章法平添了生意。          
3.章法。《洛神赋十三行》的章法吸收了钟、王纵有行、横无列的特点而又增加了新的内涵,其突出的特点就是错落有致;在字形方面,大小不一,参差有别,字距亦忽大忽小,然整行气势完整、环环紧扣;在行与行之间,其距离亦时大时小、松紧自如,行间之字揖让有序、顾盼生姿。          
4.神韵。纵观《洛神赋十三行》,其点画秀劲遒丽,笔致流畅空灵,意态生动活泼,神完气足,风影绰约,确有一种“丰神疏逸、姿致萧朗”的韵致美。同时,那错落有致、揖让分明的字、行布置,又给人一种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的玲珑美。 
王献之 玉版《洛神赋十三行 》 - 清茗半盏 - 息影轩
 
 
三、具体临习《十三行》的注意事项
1.选用硬毫小楷笔,一般硬度在七紫三羊以上者均可使用。
2.在纸墨方面,宜选用半生半熟的宣纸、熟宣纸或毛边纸,使用淡墨,一般用“一得阁”掺以磨墨或纯磨墨锭均可。
3.临习者必须具有一定中、大楷的功力,特别是中楷,可以过渡,否则,结体难以安排,笔力也不易掌握。
4.古人云:“执笔在指,运笔在腕。”临习《十三行》时,也应如此,多用腕力而少用指力。
5.全面把握前文所述的用笔、结体、章法特征,深刻领会其内涵实质,把握准确。         
6.追源窥流。临习此帖宜兼收并蓄,因此帖仅二百五十余字,故要对王献之所师承的钟、王等法帖有所涉猎。再者此帖笔力过人,直接人手恐难以掌握,如先有对钟、王小楷的临习,再入此帖,功效可能会更佳。同时,在临习中,也宜对后世受其影响较大的书家之楷作有所了解。只有这样,方能挥运有成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26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